安徽亳州市委書記再與網友互動,此前互動曾助推地方法台中馬桶不通台中化糞池清理規出臺

台中抽化糞池

汪一光 資料圖
2018年1月1日晚,一封來自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的回信《鄉愁的力量》,讓在合肥工作的亳州籍網友常河倍感溫暖。“沒想到我在微信公眾號中寫的一篇年終總結,汪一光書記還專門寫信回復。”1月2日上午,常河對記者說,“昨晚我將回信認真讀瞭,這是新年第一份溫暖。”
其實,早在2016年6月,網友常河和汪一光之間,就曾因“亳州城內樓被刷白”一事,進行瞭一次網絡“書信”互動,推動瞭當地“首部地方性法規”《亳州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》的出臺。
相關專傢認為,市委書記和網友之間的互動,助推一部地方性法規出臺,是官員觸網答題,通過網絡傾聽民意,促進城市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充分體現。
媒體人發佈微信文章 市委書記寫信回復
“沒想到我在微信公眾號中寫的一篇年終總結,汪一光書記還專門寫信回復。”1月2日上午,網友常河對於亳州市委書記的來信,連說沒想到。
2017年12月29日,常河在其個人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中,就亳州市在取得地方立法權後,制訂的第一部地方性實體法規——《亳州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》將正式實施,撰文評論。
常河在文章中稱,作為經濟發展較為靠後的城市,亳州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“不是關於經濟發展的,而是文化保護”,“這不啻一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見識和氣魄。”
讓常河沒想到的是,這篇文章發佈後,也引來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的關註。1月1日傍晚,常河接到一條信息,內容是一篇題為《鄉愁的力量》,署名為汪一光的“回信”。
“書記的信是元旦當天寫的,當天下午給我,讓我轉給常河先生。”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麗說,這封信既是對常河在文章中所說內容進行回應,也表達瞭對像常河這樣關註傢鄉、支持傢鄉發展者的謝意。
書信互動 助推地方法規出臺
在此次回信《鄉愁的力量》中,汪一光稱常河的“第一封來信,確實助推瞭 一部地方法規 的出臺。”汪一光在信中稱,“ 城門樓刷白 事件帶來的反思,警醒我們必須對歷史負責、對未來發展負責、對後人負責,也使得傳承文明、堅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更加統一。”
汪一光之所以這麼說,源於2016年6月的一場“風波”。2016年6月,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,在亳州人的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磚青色城門樓被刷白。
2016年6月15日,常河在網上發表一封致亳州市委書記汪一光的公開信,質疑亳州城門樓被刷白一事,迅即引起網絡圍觀。
5個小時後,汪一光親自執筆,將題為《風從老鄉來》的回信,傳到瞭常河的手機上。信中,汪一光深受常河“報效鄉梓的拳拳之心”感動,也深感責任之重,“我已請有關部門從保護城市風貌規劃的角度,與業主商戶進行溝通,以便恢復原貌。”
據瞭解,2017年11月17日,亳州市首部地方性實體法規——《亳州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》經安徽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審查同意,並於2018年1月1日正式頒佈實施。
“2017年12月14日,亳州市就這部法規召開新聞發佈會時,相關人員就法規制定的背景予以介紹,其中就提到瞭2016年常河先生給市委書記汪一光寫信一事。”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麗介紹。
專傢:“官員觸網答題” 促進城市治理能力提升
“現在官員越來越重視通過網絡傾聽民意回應民聲。”對於汪一光的回信,常河認為,“但是像汪一光這樣以嚴謹的態度、赤誠的情懷對來自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如此重視,親力親為回復,並且落實到具體的決策和執政中,還不多見。”
“比如亳州這第一部地方性法規,如果沒有汪一光親自回信,沒有他的重視,沒有把亳州的2017年推動為文化旅遊年,不僅不可能有老城區的保護和開發,也不可能在亳州民間和政府間形成良性的、暢通的互動渠道和氛圍。”常河表示。
資深媒體人、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、教授朱曉凱認為,汪一光與常河的互動,不僅體現瞭普通意義上的“官員觸網”“官民互動”,更重要的是,“決策者通過互聯網與網民互動後,傾聽民意,在施政的過程中善用民意,進一步推動瞭城市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。”
(原題為《亳州市委書記再次與網友互動 此前互動曾助推地方法規出臺》)

(原標題:安徽亳州市委書記再與網友互動,此前互動曾助推地方法規出臺)
arrow
arrow

    vvt537zr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